【行測練習題】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強降水是泥石流、滑坡的主要誘因
B.當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與交警的指揮不一致時,應當服從信號燈的指示
C.舉辦大型會展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制定應急預案并報當地人民政府備案
D.有關單位和人員報送、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2、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體系由法律部門組成
B.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部門齊全、層次分明
C.中華法系也即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D.法律體系是一國法律有機聯系的統一體
3、K縣某選區在舉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時,應參加選舉的登記選民為30000人,實際參加的選民為14650人,該地區3位候選人趙某、孫某和李某最后實際獲得選票依次為7350票、4700票、2600票。依照我國選舉法的規定,________為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A.趙某當選 B.孫某當選
C.李某當選 D.三人均不得當選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中公解析:本題考查公共安全與突發事件應急常識。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主要由強降水引發,山體滑坡也可以由地震等地質災害引起。A項正確。當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與交警的指揮不一致時,應當服從交警的指揮。B項錯誤。《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第16條規定,全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6)舉辦大型會展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C項正確。《突發事件應對法》第39條第2款規定,有關單位和人員報送、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2、【答案】C。中公解析:中華法系是中國的封建法律和亞洲一些仿效這種法律的國家法律的總稱。開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為藍本創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過程中中華法系宣告解體,同時建立了中國近代法制的雛形,所以中華法系不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故本題答案為C。
3、【答案】D。中公解析:根據我國《選舉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選區全體選民的過半數參加投票,選舉有效。代表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過半數的選票時,始得當選。”題目中應參加選舉的登記選民為30000人,實際參加的選民為14650人,不足全體選民的過半數,因此此次選舉無效。趙某、孫某、李某均不得當選。故本題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