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對食品浪費進行了定義,明確了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監管措施等,同時對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

1.政府部門。要求縣級以上政府每年對反浪費的工作目標、工作進展、具體舉措、工作成效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公眾監督。
2.餐飲行業。要求餐飲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自查自糾。可以根據反食品浪費法制定、實施餐飲行業團體標準和行業自律規范。
3.學校。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價值觀。
4.新聞媒體。要求新聞媒體多開展反食品浪費的公益宣傳,對制作、發布、傳播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等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進行罰款、停業整頓,嚴重者依法追究責任。
模擬試題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此消息一出,引起公眾廣泛點贊。對反食品浪費法,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1.概括話題,給予客觀評價。
反食品浪費法雖然尚在審議階段,但是它的提出審議標志著依靠法律制止餐飲浪費邁出了關鍵一步,公眾們紛紛點贊也體現出公眾對于反食品浪費法的支持和期待。反食品浪費勢在必行。
2.結合實際分析現狀。
生活中,一些紅白喜事、節日和日常宴請為了面子而點菜“多多益善”,一些娛樂節目、網絡直播為了博取眼球不惜催吐等,都造成了食品的嚴重浪費。有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城市餐飲浪費高達1700萬噸,可以養活3-5萬人一年。而光靠傳統的道德約束,提倡節約,效果甚微。
3.意義。
(1)體現了我國對食品浪費情況的重視,開源節流才能端穩、端好中國的飯碗。
(2)對反食品浪費法明確了各方主體責任、具體要求、懲罰措施,增加了犯錯成本,用法律的手段對公民形成震懾力,更加行之有效。
(3)是對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更加促進我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建設。
4.面臨的挑戰。
(1)立法工作時間漫長。立法遵守嚴格的程序、修訂標準,需要有較長的時間,在這段期間食品浪費情況依然嚴峻。
(2)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公眾勤儉意識的樹立和節約習慣的養成仍然是根本。
5.提出建議。
(1)科學立法。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法律專家、行業協會、餐飲企業代表和公眾的想法和意見,結合我國目前食品浪費方面的問題進行多方論證,完善責任劃分、懲處細則等,使反食品浪費法更加民主化、科學化。
(2)做好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前的反食品浪費工作。各地政府和餐飲行業可以借鑒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地方性標準、團體標準或行業規范來要求各單位、餐飲企業提前進行實施。
(3)做好宣傳,培養節約意識。一方面繼續通過電視專欄、短視頻平臺、地鐵廣告等方式宣傳節約糧食的意義、具體方法;另一方面開展“反對食品浪費,從我做起”系列主題教育走進社區、機關單位、學校、農村等,培養公眾的節約意識和習慣。